中投咨询:乡村振兴政策快讯(09期)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大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相关工作的通知》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动玉米大豆兼容发展。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抓好“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产区蔬菜生产。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

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重点针对存量未落户人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岗位,拓宽灵活就业渠道,规范平台企业用工,建设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推进劳务品牌建设,健全劳务品牌质量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省级财政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重点支持吸纳跨市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城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3月17日,中办国办印发《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方案》

《方案》明确,针对全民所有的土地、矿产、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国家公园等8类自然资源资产(含自然生态空间)开展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明确所有权行使模式,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授权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部分职责由自然资源部直接履行,部分职责由自然资源部委托省级、市地级政府代理履行。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步试点。到2023年,基本建立统一行使、分类实施、分级代理、权责对等的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成立由自然资源部牵头的试点工作部际协调机制。

3月16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推动乡村建设行动等六个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务实紧密的合作。三方制定了具体合作方案,提出了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农户生产经营发展、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等具体任务。

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批复》

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继承发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老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好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协调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等有关地区加强与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的对口合作。

3月10日,应急管理部发布《“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

始终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防控摆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突出位置,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首要目标。实施化工园区安全提质、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防控、企业安全改造、安全培训网络建设、“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等“五大工程”。

3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统筹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是发展智慧农业,从智慧种业、智慧农田、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能农机和智慧农垦七个方面进行全面突破。二是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加速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追溯”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形成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流闭环。三是夯实大数据基础,提升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效能。四是建设数字乡村,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五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支撑能力。重点是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壮大农业农村信息化产业体系。《规划》设立了三大工程,一是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工程;二是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三是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工程。

3月8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中央财政支持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选择要进一步突出“抓主抓重”,重点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规划布局,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淡水养殖、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设施蔬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适当兼顾其他特色农产品。各地可结合实际采取直接补助、先建后补等方式,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

3月8日,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通知》

地方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特殊群体关爱、乡村治理等领域重点任务落实,深入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行动、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品牌行动和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启动一批社会组织帮扶合作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的特色品牌,推广一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的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乡村振兴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完善帮扶合作机制。引导全国性社会组织、省级社会组织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积极支持各中央单位,引导相关领域全国性社会组织开展定点帮扶和援疆援藏。搭建东西部协作交流平台,支持具有较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东部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定点帮扶、对口支援。鼓励、支持社会组织重点参与所在地的乡村振兴。

3月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围绕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共建或认定40个左右“通达全国、世界知名”的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一批“功能完备、链接产销”的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一批“减损促销、联农带农”的田头市场,推动形成现代化的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谋划实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培育工程、农产品产地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业品牌提升工程、“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能力提升行动、农产品产地流通主体培育行动、农产品产地流通标准化提升行动等7项重大工程和重大行动。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在工作布局上,重点围绕“四稳四提”展开。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收入稳势头提后劲。培育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开展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公益帮扶,促进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精准对接。巩固光伏脱贫工程成效,持续跟踪金鸡帮扶项目进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落实脱贫人口就业奖补等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稳岗就业能力。推动东西部省份做好省际间劳务协作,扶持帮扶车间发展,吸纳农村脱贫劳动力就业。稳步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农业服务贸易促进行动,促进优势农技、农机走出去。深入参与国际粮农治理,支持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在华运营。

3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等名单的通知》

认定10条农村公路为2021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7条农村公路为2021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聚焦农村公路“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发展目标,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农村公路发展。

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的通知》

对标“最严谨的标准”,加快构建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为梯次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组织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结合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建立农产品分等分级评价体系。在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开展农产品特征品质评价,筛选核心品质指标。围绕“提质量、控增量、稳总量”目标,强化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管理。聚焦突出问题隐患,按照发现问题无死角、解决问题零容忍的要求,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落实“最严厉的处罚”要求,严厉打击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行为。持续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有效监管模式,推进农药实名购买制。推动出台指导意见,按照新阶段农产品“三品一标”的新内涵新要求,明确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探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新机制。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规划》提出,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推进国际性、跨区域合作。《规划》部署了9方面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践行积极老龄观,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增强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同时,《规划》设置了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行动、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智慧助老行动、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等专栏,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落细。

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

全面查明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普查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是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4项重点工作举措。一是推进苜蓿、全株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重要饲草生产集聚发展,在重点区域建成一批优质高产饲草基地,因地制宜推进饲草混播利用,强化牧区饲草保障。二是大力培育规模化集约化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培育一批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扶持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组织。三是深入推进良繁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区域适应性强、产量高、饲用价值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盐碱的饲草新品种,建设温带暖温带和热带亚热带饲草繁种核心区,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饲草繁种基地,完善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四是加快构建现代化加工流通体系,加大饲草产业化全程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支持便于商品化流通的饲草产品生产加工,开发多样化饲草产品,加强饲草流通、配送体系建设,推动产销有效对接。

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

优化奶源区域布局,立足于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实施千万吨奶工程的省份,打造奶业发展优势产区,支持南方主销区奶源产能开发。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一批高产优质苜蓿基地,推进农区种养结合,支持粮改饲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奶牛养殖大县。推进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并通过与奶农相互持股、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方式,稳固奶源基础。建立国家应急指挥总部指挥机制,省、市、县建设本级应急指挥部,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将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整合为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实行严肃的纪律、严密的组织,按照准现役、准军事化标准建设管理,建立中央地方分级指挥和队伍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机制。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优化力量布局和队伍编成,填补救援力量空白。加大中西部地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加强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扑救和地震、水域、山岳、核生化等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建设一批机动和拳头力量。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健全包括重要民生商品在内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清单。灾害事故风险防控更加高效,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火灾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灾巨灾应对准备更加充分,航空应急力量基本实现2小时内到达灾害事故易发多发地域,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0小时以内。

2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我国实行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基本生产资料,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农产品需求的现实,决定了不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国内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将长期存在,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户,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我国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仍处于低端,需要加快提升现代化水平,打造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权能,将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既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能够有效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生态农场是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基本单元。到2025年,通过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遴选培育一批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市场主体,总结推广一批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模式,探索构建一套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生态农场建设成为推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1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规划》

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关注重点,需要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国际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继续深化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培育农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到2025年,多双边农业农村国际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农产品贸易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农业对外投资经营更加活跃,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更加高效,全球粮农治理话语影响更加广泛,农业对外援助综合效益更加明显,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更加完善。立足“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国际合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进一步明晰今后五年农业农村国际合作的空间布局、市场布局和产业布局,明确对外合作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主办:国投集团中投咨询有限公司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团队

联系人:田志 010-8662314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24 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