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咨询:乡村振兴政策快讯(08期)

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战略定位是: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研究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依法依规赋予贵州更大改革自主权。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贵州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转移支付力度。依托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

1月26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到2025年,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计划》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二是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四是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五是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六是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七是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八是网络帮扶拓展深化行动。同时,设立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等7项重点工程,作为落实上述行动的重要抓手。

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规模稳步壮大。主体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培育500万高素质农民;支撑人才队伍充实做强,选拔250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1000名农业科技优秀青年人才;管理服务人才队伍更加优化,重点培育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才、农村改革服务人才、农业公共服务人才三支队伍。到2025年,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农业科研人才实现量质双升,形成各类人才有效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格局。

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推广应用农用电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发展节能农业大棚,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深入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1月2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

全国区域沙化土地面积约162.44万平方公里,涉及14个省(区、市)的435个县,具体区划为极端干旱沙漠绿洲林果产业提升区、干旱沙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半湿润半干旱沙地特色种植产业提升区和高原高寒沙地生态服务产业培育区四个区。根据沙产业的空间布局及资源分布特征,以水定产,积极培育和发展沙区种植业。开发高端林草沙产品,提升加工利用质量和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充分利用独特的沙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建设沙漠公园、草原自然公园等旅游区,发展沙漠旅游业、沙区康养业,大力加强沙区生态旅游产业化建设。

1月21日,国家发改委7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60个左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结合城市、农村不同特点,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和中转站。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规范回收处理站点。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促进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发展,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支持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鼓励建设集中规范的“跳蚤市场”。

1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

到2025年,地理标志认定数量保持稳定合理增长,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达到1.8万家以上,年直接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制修订一批地理标志领域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建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00家,推动更多中国地理标志在海外获得保护加强品牌培育规划,打造一批品质优越、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品牌。开展地理标志知识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

1月21日,国家发改委7部委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全面推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统筹兼顾消费与生产、流通、回收、再利用各环节顺畅衔接,强化科技、服务、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撑,实现系统化节约减损和节能降碳。

1月21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社会多方参与,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村(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对象,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满足村(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在服务内容上,一体推进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强化社区养老、托育、医疗、就业、文化体育、退役军人服务等方面的社区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

1月21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2019年创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等2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创建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等1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予以认定。提出要求如下:一要聚焦重点推进。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优结构、育龙头、促融合、创品牌、建机制、增效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要聚集资源推进。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要强化科技、人才、用地等保障,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向产业园集中,建设乡村产业高地。三要聚合力量推进。加强与发改、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协同推进机制。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引导涉农企业进入园区、建设园区。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021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的意见》

广泛组织动员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激发其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是以工代赈政策的初心。要深刻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基本内涵,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以扶志扶智相结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主线,始终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拓展赈济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作为贯穿以工代赈工作全过程的核心要求。

  2021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农业农村部认定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果蔬、天津市蓟州区桑梓镇西瓜等100个基地为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引领种植业全面绿色转型,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021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通知要求

推进粮食节约减损;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加强公共机构餐饮节约;促进食品合理。明确反食品浪费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工作机制,引导公众树立正确饮食消费观念。

2021年12月13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为加快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

推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征集内容包括8个方面:农业品牌机制创新;农业品牌核心能力提升;农业品牌营销创新;农业品牌监管保护;农业品牌文化塑造;农业品牌协同发展;农业品牌脱贫帮扶;农业品牌国际合作。

2021年12月5日,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2021年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名单

农业农村部确认北京市设施蔬菜等31个全产业链重点链、天津市宝坻区等63个全产业链典型县开展建设。提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对接科工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促进重点链和典型县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整体跃升作为重要任务。

2021年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开展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乡村工匠推介工作乡村特色产品

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优良的产品品质和广阔的开发潜力,包括特色种植产品、特色养殖产品、特色食品和特色手工产品等。乡村工匠,主要包括铁匠、铜匠、木匠、篾匠、陶艺师、剪纸工、年画工等乡村手工业者和传统技艺人才,以及泥瓦匠等乡村建设工匠。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乡村特色产品不超过30个,乡村工匠不超过10名。各省于2021年11月26日将资料报送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主办:中投咨询有限公司 投资咨询部乡村振兴研究组

编辑:田志;编审:刘剑 联系方式:010-8662314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24 11:00:01